要进行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减少大气污染。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1家、古交市1家,长治市壶关县1家,晋城市陵川县3家、高平市1家。工业企业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问题11个。
督查组检查发现,清单外应淘汰燃煤锅炉16台。督查组检查发现,清单内涉气散乱污企业存在整改不到位问题3家。其中,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1家,廊坊市安次区1家,保定市徐水区1家、安国市1家、定州市1家,邢台市经济开发区1家。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1家、二七区1家,安阳市滑县1家,新乡市原阳县1家,濮阳市濮阳县1家。工业企业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问题5个。
工业企业未安装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问题9个。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1家、高邑县1家,廊坊市安次区1家。针对厂区道路及扬尘严重区域采取抑尘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
邯郸市的逆袭证明,只要政府狠下决心,加大整治力度,治理方法对症,大气污染治理难题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针对无组织排放的治理也在深化。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的举措,只是邯郸市推进钢铁行业深度治理的一个缩影。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张二军介绍,邯郸市已聘请专家,协助对18家钢铁企业的58台烧结机、24家焦化企业的63座焦炉进行深度治理,并制定了一企一策的治理方案。
此外,邯郸市还对自动在线监控系统进行了增点扩面。严查重处涉气环境违法问题,推动了企业加快治理进程。
事实上,这样的同比大幅度改善情况已不新鲜。丛台区大气办主任吴鹏介绍说,通过网格化环境监管指挥平台,一旦有数据异常,可以立即确定具体网格,并联系网格员进行查看处置,快速消除污染源。今年3月底,由于未完成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2017年度改善目标,邯郸市连续被生态环境部和河北省政府约谈。5月,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改善率居全省第二。
目前,全市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玻璃、碳素、有色、砖瓦企业、铸造、燃煤锅炉、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等721家重点排污单位均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数据联网传输率达到90%以上。产能虽然降下来了,但随着钢铁价格上涨,企业保持了利润增长。借助天眼 全天候监控污染源7月16日,邯郸武安市露天焚烧红外监控系统安装调试完成,正式投入运行。连续4个月,邯郸的空气质量实现大幅改善。
双向压力 打通大气治理最后一公里在邯郸市采访时,不少基层干部向记者表示,在蓝天保卫战中,头顶似乎总感觉悬着一把剑。邯郸市环保局局长齐海新介绍,自河北省环境空气质量实行通报排名以来,邯郸市因改善幅度大,已连续两个月拿到奖励资金,共获奖励160万元。
记者来到武安市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发现原本的高炉场地已被绿茵茵的草坪取代,周围一棵棵垂柳迎风而动。通过向监管者和企业双向传导压力,邯郸市形成了以严监管促治理,以治理促环境质量改善的良好局面。
PM2.5月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9%,下降幅度为全省之最,空气质量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据了解,今年以来,邯郸市因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不力问责干部253人,对1名县长、2名副县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在强化监管责任同时,邯郸市还通过铁腕执法,向排污单位传导压力,倒逼企业履行治污责任。仅这两项,公司每年的直接损失就高达5个亿。今年以来,邯郸市已累计立案处罚企业137家,罚款900.86万,取缔关停企业594家,停产限产企业229家,移交公安部门环境案件6起。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连全良介绍说,近两年来,新金钢铁封了一个40吨的转炉,拆了一座600立方米的高炉。
截至目前,邯郸市已布设露天焚烧红外监控点位434个,基本实现了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沿线,以及平原地区重点农业县的全覆盖监控。在红外监控系统基础上,邯郸市还全面加密了空气质量微站建设
指着大气环境精准治理减排项目调度表,福建省环保厅大气处负责人说,在各地上报的基础上,省环保厅筛选出120个省级重点精准治理减排项目,实行定期调度、通报、预警、督办、约谈等制度。同时,福建省还把臭氧整治列入三合一督察的重点,即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通报问题督察,对存在推进不力、整改进度严重滞后、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问题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夯实地方党委政府臭氧污染防治责任。
这位负责人的担忧并非多虑。福建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各地臭氧污染治理不够有力、措施不到位,涉VOCs企业废气收集处理水平还较低,无组织排放较严重,同时各地存在一定数量的散乱污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治污设施简陋,也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自7月中旬起,漳州以涉VOCs家具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铁腕执法,推动家具行业企业涉VOCs工段密闭操作实现有机废气全收集全处理,定期更换废活性炭,并严格落实废油漆桶、废漆渣、废活性炭等危废规范化暂存、处置。2014年~2016年,福建省臭氧特定百分位浓度均值分别为115g/m3、111g/m3、115g/m3,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紧扣实际对重点行业实施整治福州市优化产业布局,严禁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福清江阴工业区化工、制药、合成革等行业及闽侯汽车城VOCs进行综合治理。
率先出台臭氧防控指南,推动12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夯实治污减排基础福建从顶层设计着手,打出组合拳,对症下药治臭氧,让蓝天保卫战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强化顶层设计 注重标本兼治福建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位居全国前列,臭氧浓度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何还要盯紧臭氧不放?不能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必须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像抓雾霾治理一样抓臭氧防治。
《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控指南(试行)》在全国率先出台,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和产业结构等特点,强调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福建省环保厅、发改委、经信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构建完善职责明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臭氧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力争VOCs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据初步统计,这些重点项目可形成VOCs年减排量近万吨、NOx年减排量3000余吨。同时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进一步提升泉港、泉惠石化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水平,推进工业锅窑炉环保升级改造。
实施120个重点减排项目推动精准治理福建省石油、化工、涂装、制鞋等VOCs排放量大的企业,以及火电(含热电、自备电站)、钢铁、平板玻璃等NOx排放量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也是福建省臭氧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宁德以漳湾区域为重点实施防控,强化漳湾工业区电池制造、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福建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截至目前,已完成精准治理项目50个,完成减排比例38%。
推进工业锅窑炉等环保升级改造,减少NOx排放量。为补齐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欠缺的短板,福建省制订了印刷行业、工业涂装工序、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已经省政府同意,近日将印发实施。
福建省各地针对重点污染源协同管控VOCs和NOx,盯紧重点行业,盯牢重点企业,推动臭氧防控做精、做准、做实。福建省还开展全省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强化对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等重点区域废气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查,营造执法监管的强大攻势和高压态势,共检查涉VOCs排放企业2000余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泉州严格新改扩建项目准入,VOCs排放实行等量或倍量替代。但在2017年,在PM2.5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福建省臭氧浓度明显升高,尤其是4月~11月,是福建省臭氧浓度高值时段,成为拖累空气质量的突出因素。